张家界
簡介
張家界市位於湖南西北部,屬武陵山脈腹地,張家界森林公園為我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風景區、天子山風景區、楊家界自然保護區構成了的武陵源自然風景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因旅遊而建、因旅遊而興的張家界市,擁有令世人驚嘆的風光。景區中的千座石峰撥地而起,八百條溪流蜿蜒曲折,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縮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景”。
區域分佈
張家界市轄永定、武陵源兩區和慈利、桑植兩縣。武陵源風景區以世界罕見的張家界地貌聞名天下,境內的張家界森林公園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桑植縣內有九天洞、八大公山;永定區玉皇洞石窟、普光禪寺等景點;五雷山則處於慈利縣。武陵源砂岩峰森區、天門山岩溶台原區、茅岩河九天洞岩溶峽谷洞穴區和桑植縣芙蓉龍化石保護區組成的張家界地質公園,被列入了世界首批地質公園。
歷史文化
歷史
張家界市前身大庸市,早在新石器時代,其境內澧水兩岸就有人類活動了。張家界是湖南境內第一個行政區,商周時期地屬荊楚,春秋戰國為楚之黔中地,歷史悠久。抗戰時期是比較重要的革命根據地,現存賀龍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革命紀念地。新中國成立後,張家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相繼武陵源景區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大庸市升為地級市,更名張家界市,成為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
文化
宗教文化
張家界土家族宗教分為信仰土王、信奉梯瑪和崇拜自然三類。如土家山寨普遍建立的土王廟,供奉八部大王、彭公爵主、向王天子、覃後王等;梯瑪(土老司)則是民間的“活神仙”,凡驅邪趕鬼、治病救人、消災還願等,必請梯瑪;對土地神、四官神、五穀神、灶神、白虎神、獵神(梅山、張五郎)、樹神等,更是頂禮膜拜。而土家人對老虎崇拜則是公認的理論問題,張家界市永定、慈利等地不斷出土虎鈕便是例證。專家認為,虎是土家族的圖騰物。
民族文化
張家界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全市有土家族、壯族、白族、苗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各個民族能歌善舞,民族舞蹈地方風格鮮明,鄉土韻味濃厚,花樣百出,有白族引以為豪的仗鼓舞、板凳龍,土家族的大型舞蹈擺手舞、毛古斯舞還有旋律優美、節奏明快的桑植民歌。各民族婚俗習慣妙趣橫生,值得體驗。不過少數民族禁忌較多,需尊重他們獨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