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簡介:
上海,一個被稱為魔都的地方,在這里東西方文化互相交融,外灘的西洋建築與陸家嘴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新天地既保留了昔日的石庫門、老洋房,又展示著最新的流行元素;南京路、淮海路、靜安寺、人民廣場、中山公園、五角場、徐家匯、豫園商城是上海的購物中心;躲藏在小劇院中的滑稽戲、獨角戲、滬劇還有如今的海派清口讓人笑翻天;老飯店內的地道本幫菜,紅房子的正宗法國大菜,城隍廟的小吃更是遠近聞名,老街弄堂還能尋到古色古香的茶館,衡山路的洋房中也有各種給人驚喜的酒吧。
區域分佈:
上海由中心城區、郊區和崇明縣組成。黃浦江源於青浦區淀山湖,流經上海市區,將上海分為浦西與浦東兩個板塊,最終向北經吳淞口注入長江。傳統景點主要分佈在市中心區域的黃浦、徐匯、靜安、長寧等區內,浦西有外灘、老碼頭、豫園、上海博物館、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等,田子坊、新天地等石庫門建築改造的小資場所也在附近;在浦東,陸家嘴區域內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領軍陸家嘴高層建築,與萬國建築群隔江相望,還有迪士尼樂園、世紀公園、上海科技館、野生動物園等老少皆宜、寓教於樂的公園、主題館;世博會後保留的“四館一軸”已成為旅遊新景點。
中心城區散佈著大大小小的商圈,郊區則有著遊樂場、古鎮、海灘等人文自然景觀。松江佘山的山頂與山腰處各有一座天主教堂,歡樂谷、辰山植物園等則是周末出遊的好去處,相鄰的青浦區內有小橋流水的朱家角古鎮。寶山區內有顧村公園和吳淞砲台灣濕地公園。江的另一面是生態縣崇明,西沙濕地和東灘濕地在崇明島東西遙遙相望,是觀鳥玩水的樂園。
歷史:
上海歷史悠久,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上海,春秋為吳國地,戰國時為楚國春申君封邑,開始建城。 “申城”是上海地區最早的城市。
1843年因鴉片戰爭上海被迫正式開埠後,帝國主義列強紛紛侵入上海,他們在上海競相設立租界,建造了大量的房屋建築和設施,外灘的萬國建築群和原來是跑馬地的人民公園便是其中的代表。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並在今天的中共“一大”會址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1937年慘烈的淞滬會戰爆發。 1949年5月27日上海被解放。
進入九十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 1993年,浦東開發開放,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相繼建成,集金融中心與旅遊觀光與一體。 2010年世博會的舉行更讓上海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城市。
文化:
上海真正發展是在鴉片戰爭以後,國門洞開,上海憑藉自身的地理優勢,成為通商口岸,從此十里洋場漸漸繁榮,因此上海文化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傳統文化是不同的,他是東西交融,西洋文化佔有重要地位的,因此世人常稱之為海派文化。 “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上海海派文化,體現在了上海文化的各方各面。
舞台文化:
上海劇院多,演出也多,有歌劇、話劇、戲曲、音樂會,以及大大小小國內國外的明星演唱會。各種各樣的演出體現海派文化超強的包容和吸納能力。福州路的逸夫舞台常年上演京劇、崑曲、滬劇、滑稽戲等傳統戲劇。浦東的東方藝術中心內裡設有“音樂廳、歌劇廳、功能廳”,可同時上演不同的演出,滿足了不同的文藝愛好者。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又被稱為世博演藝中心,在世博會期間是各類表演及大型演出的主要場地,世博結束後上演了大大小小各類演唱會,如王菲、李宇春、周杰倫等曾在此或是即將在這開演唱會。
體育文化:
上海每年舉辦的常規賽事有F1(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ATP1000網球大師賽,國際田聯鑽石聯賽,世界高爾夫錦標賽—匯豐冠軍賽,上海斯諾克大師賽等。上海是首屆東亞運動會的舉辦地,2008年北京奧運會協辦城市之一。 2007年女足世界杯決賽和2011年世界游泳錦標賽也曾在上海舉辦。上海主要體育場館有上海體育場、上海體育館、虹口足球場、上海國際賽車場、源深體育中心、旗忠網球中心、上海東方體育中心等。
建築文化:
上海的建築特點就是中西並存、中外合璧、藝術交融。外灘是上海的著名建築群,東面的陸家嘴現代化建築高樓林立,西面的外灘則是各種羅馬式、馬洛克式等風格不同的建築和諧的林立在一起。隱藏在鋼筋水泥中的新天地、田子坊則是石庫門建築群改建而成的小資聖地。張愛玲故居、魯迅故居、小紅樓、武康庭等老洋房每一幢都承載著一個當年上海灘的傳奇故事,現在小紅樓已經成為高檔餐廳與酒吧,武康庭則是休閒生活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