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我們怎麼辦”五點建議
一、完善招商引資績效考核
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背景下,阜陽當前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招商引資,充分利用長三角發達地區的經濟溢出效應。在這個過程中,要完善招商引資的目標績效考核體系,將招商引資過程中的優惠政策、扶持政策等落實情況、承諾兌現情況、外資企業反饋問題情況作為重要的考核依據,切實幫助外資企業解決生產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營造優質的服務環境,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
二、積極應對高鐵開通可能帶來的“虹吸效應”
高鐵的開通,會加速城市間經濟要素流動,促進資金、人才、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城市集聚,進而擴大高鐵沿線城市與區域中心城市的經濟差距,產生高鐵的“虹吸效應”。阜陽市作為經濟落後地區,相較於長三角發達中心城市和省會合肥市,在經濟吸引力上有很大的差距,有可能會出現資源要素向這些發達地區流失的現象,進而阻礙阜陽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因此,在融入長三角、高鐵全覆蓋的背景下,阜陽市要找准自己的城市定位,同時也要積極主動作為,避免被動融入,積極應對可能出現的不利影響。
三、合理謀划布局阜城建設
要加快阜陽中心城市建設,堅持全市一體謀划、一體布局、協同建設,打造優勢互補、分工明確、資源共享、深度合作的阜陽中心城市與縣域城市協調布局模式。各縣域應明確自身在城市圈中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因地制宜、各揚所長,明確自身所承擔的分工,主動對接服務中心城市,發揮集群發展優勢。
四、多舉措為製造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阜陽未來產業發展重心是製造業,製造業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阜陽作為人口大市,但是長期以來勞動力資源以對外輸出為主,面對東部發達地區的用工競爭,阜陽本地企業綜合吸引力不足,出現本地勞動力相對缺乏的“悖論”。要形成具有吸引力,定位準確並且和阜陽未來產業發展相協調的具有比較優勢的人才政策,為創新發展和本地企業聚集各方面優秀人才,防止出現“貪高、貪多、求快”。要立足阜陽產業特別是製造業發展實際,將政策重點放在產業工人上,加強職業教育與員工培訓,形成與當前阜陽產業發展相吻合的職業教育發展規劃,着力培養本土人才。要保障好產業工人的薪酬待遇水平和相關的權益,增強製造業企業的崗位吸引力。要加強宣傳引導,提升製造業職業的社會認同感,轉變青年群體的偏見和擇業觀念。
五、發展“反向飛地”經濟
充分利用阜陽的用地優勢、用人成本優勢、交通優勢等,發展“反向飛地”經濟,在發達地區,比如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通過建設園區、租賃或購買辦公樓等方式建立區域性研發中心、區域總部,充分利用發達地區的的人才、區位、資金優勢,而在阜陽建設製造生產基地,利用“創新飛地”“孵化飛地”,不斷吸收發達地區的經濟外溢,既可以實現招商引資,也可以實現比較優勢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