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交通先行
鐵路方面,16個“雙百”工程交通扶貧鐵路項目中,已開工建設15個,最後一個項目西寧至成都鐵路近期將辦理可研批複,今年42個計劃新開工及儲備鐵路項目中,有33個項目位於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同時,加大資金支持力度,2019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436億元支持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較2018年增加140億元。
沒有流動,就沒有變化,交通一直是脫貧攻堅的巨大瓶頸。長期以來,交通欠發達地區人民出售土特產、購買生活必需品,通常是跋涉山路“凌晨出門,半夜歸家”。“通路難”曾是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和中西部人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出行便捷始終是老百姓最樸素的願望。今天,16個“雙百”工程交通扶貧鐵路項目中,已開工建設15個, 42個計劃新開工及儲備鐵路項目中,有33個項目位於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中西部路網在加密,讓“說走即走”的旅途憧憬觸手可及;列車在提速,讓趕路的身影更加從容;服務在優化,讓溫情的陽光照進每一個普通人的回家路……透過旅途的切身體驗,觸摸着時代發展的脈博,我們欣喜的發現,中西部正在向著“人悅其行、物優其流”的願景穩步行進,這映照着國家前進的步伐,縮影着民生的質量。
路通民心暢,道順百業興。近年來, 縱橫交錯的鐵路網,猶如一條條輸血大動脈助推脫貧進程。明年是“十三五”規劃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鐵路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圍繞鐵路高質量發展,着力支撐服務國家戰略,科學紮實推進川藏鐵路規劃建設,加快推進長江沿江高鐵、沿海高鐵等“八縱八橫”高鐵骨幹通道項目和中西部鐵路建設。具體來說,交通扶貧規劃把貧困地區、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共1177個縣(區、市)全部納入支持範圍,堅持四個優先,分別是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扶貧工作優先對接、扶貧措施優先落實。到2020年,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對外通道能力顯着增強,其中深度貧困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四地州鐵路網規模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網絡總體實現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
“有夢想,有機會,有奮鬥,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一條新線牽引一條新興經濟帶,一座新站帶起一座新城。鐵路,攜帶着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反過來也在多個維度助力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凍土鐵路青藏鐵路為例:自2006年7月全線通車至2018年,拉薩站累積進出藏運送貨物量近4830萬噸;西藏接待國內外遊客由2005年的126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3368.7萬人次;2018年,西藏自治區GDP總量超1477億元,是青藏鐵路全線通車前的5倍。事實雄辯的證明,鐵路早已成為中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引擎”,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有力促進了綠色農牧業、特色產業、民族手工業等特色優勢產業的發展,同時也給沿線農牧區發展帶來了巨大商機和變化。
開弓沒有回頭箭,前進的道路沒有休止符。70年的團結一心、奮力前行,讓中西部從封閉落後邁向開放進步,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從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奇迹。這傳遞的是“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溫度,之所以是溫度,正因為在展現了一種“前進中的回顧”,我們不只是盯着尖端的速度有多快,也看看有沒有人被落下。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