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形高鐵網為河南騰飛插“翅膀”
2010年,鄭西高鐵開通運營。鄭西高鐵不但是河南的第一條高鐵,也是中國西部的第一條高鐵。僅僅過了9年時間,隨着鄭(州)萬(州)高鐵河南段以及鄭阜高鐵的建成通車,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一撇”及“一捺”也已圓滿寫就。(經濟參考報,12月10日)
高鐵高效“發展路”。“要想富,先修路”。每一個城市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城市的交通樞紐運輸能力,離不開強大的交通運輸網支撐。鄭州這個“火車拉來的城市”的興盛和繁榮,同樣離不開鐵路的支持。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鐵路,有利於河南建成以鄭州為中心的2小時高鐵經濟圈,覆蓋中部地區近4億人口的貨物集散和消費市場。河南省內沿線城市將“複製”鐵路在鄭州發展中的拉動效應,進一步拓展城市框架,改善營商環境,密切中部地區與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聯繫,高效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城市轉型發展等。“沒有高鐵,城市就是散落的珍珠;通了高鐵,城市就是項鏈上的珍珠”。一條條高鐵線將打破經濟發展提升的瓶頸,為城鄉經濟發展注入蓬勃活力。
高鐵鋪築“幸福路”。自新中國成立,歷經70年發展,世界上最現代化的鐵路網布局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拉近了城市間的時空距離,優化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米”字形高鐵網“一線牽”文化名城美景,讓人民生活有新的享受:“一站一特色、一站一景觀”使素有“中國大禹文化之鄉”、“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的禹州市更加彰顯文化內涵和個性,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鐵+”讓旅遊觀光客突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氣定神閑瀏覽阜陽的青山秀水、祭拜淮陽縣太昊陵;曾被《舌尖上的中國》推介過的西華逍遙鎮的胡辣湯將給吃貨們帶來福音,同時結束西華人外出經商須乘坐汽車或轉車的不便,給阜陽扶貧攻堅戰增添“門路”和“財源”。
高鐵一響,黃金萬兩。河南“米”字形高鐵網的逐步完善和實施,不僅為沿線百姓和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紅利,給河南騰飛插上“翅膀”,而且加密中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見證中國鐵路蓬勃發展,為“輝煌中國”揮寫厚重一筆,譜寫嶄新的時代華章。
崔遂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