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站名:唐山站(唐山西火車客運站)
歷史:最早建成於1882年初,又於1907年西遷1公里,后因強烈地震重建,於1983年11月15日建成,又因壓改工程西遷至現站址。
原站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區車站路
現站址: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新華道西端
等級:現為一等站老車站,最早原址在其東部。
站台數目:3個
歸屬:隸屬北京鐵路局管轄
位置:離北京火車站262公里,離哈爾濱站1150公里,南距丰南站6公里,北距楊家口站7公里。
途經線路:京山鐵路
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
貨運:不辦理貨運營業
郵政編碼:063004
唐山火車站(唐山站)歷史可追溯到光緒年間。
1881年6月9日,為了解決開灤煤炭的運輸,中國第一條鐵路———唐山至胥各庄鐵路開始動工興建。由開平礦務局總工程師、英國人薄內的夫人唐山釘下了第一枚道釘,這條長約10公里的運煤鐵路,共耗銀11萬兩。由於這段鐵路用騾馬牽引貨車,所以又被世人稱為“馬車鐵路”。
修鐵路必建火車站,唐山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條自建鐵路———唐胥鐵路起點的第一個火車站。1882年初,唐山火車站建成營業。站址選在市內天橋東側老站道口處,站線為兩股。後來由於盲目地採挖地下煤,造成路基塌陷影響行車安全,唐山站於1907年西遷1公里到現在唐山南站的地址。
從1907年到1976年的70年間,唐山站候車室進行了4次改建和擴建,老照片再現的唐山站就是震前最後改建的唐山站。當時的京山線是連接華北與東北惟一的咽喉運輸線,對我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1976年7月28日發生強烈地震,唐山火車站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所有站舍和建築物被夷為平地。當晚在此候車的、接站的、下車后等早班公共震後唐山站汽車的200餘名旅客都被埋在了候車室內,駐軍某部戰士、革命烈士王彥修就是在此搶救傷員發生餘震時而地震后的唐山站光榮獻身的。此外,在唐山附近的230公里鐵路線上,有的地段下沉、開裂、冒漿,有的鋼軌位移、扭曲、拉斷,沿線幾十座橋樑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壞。唐山市的廣大鐵路職工在全國鐵路同行和鐵道兵、舟橋部隊的支援下,震后第三天修復了通坨線,7天修通了京山鐵路上行線,第十天恢復了下行線,第十二天唐山站開始簡易接卸抗震救災的物資列車,9月份就以臨建設施恢復了行車。
震后在原址重建的唐山站(即現唐山南站)於1983年11月15日建成交付使用。
隨着新唐山城市總體規劃的需要,也由於原京山鐵路壓煤改線導致路基下沉,無法正常通行客車,唐山站由原來的地址遷到唐山市西郊。位於唐山新華西道西端的新客運站——唐山站,於1993年3月17日開工興建,由鐵路和地方投資4190.4萬元,1994年4月29日完成全部站房建設任務,總建築面積10185平方米,同年11月11日隨着京山壓改工程開通同時啟動辦理客運業務。1995年7月1日正式獨立運營並定為一等站。新火車站寬敞明亮的大現在的唐山站廳與二層檐式候車廊可供3000名旅客同時候車。與唐山西站同時開通的貨運站唐山北站(現唐山東站),是貫通京山、連接京秦、銜接唐遵3條線路的重要交通樞紐。
2004年11月8日,由原唐山南站、唐山北站、唐山火車站(唐山西客運站)合併組成了京山線上集客運、貨運、區段輔助編組站為一體的綜合直屬站,統稱為唐山站。成為北京鐵路局在唐山市的惟一直屬站。由於唐山站由地震前1個增至3個,而且向客、貨專業車站發展,使運輸組織機構更加趨向合理,為唐山的經濟加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貨運量,為廣大市民出行乘車創造了更加舒適便捷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