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忘記密碼

or

註冊

已有盼趣帳戶?
  • 首頁
  • 火車票
  • 火車攻略
  • TWD
  • 繁體中文(台灣)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台灣)
    • 繁體中文(香港)
  • 登錄/註冊
  1. 首页
  2. 火車
  3. 火車站
  4. 武漢站
搜索高铁/火车

武漢站

WuHan Railway Station - 查看地圖

  • 照片
  • 介紹
  • 地圖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介紹

武漢站地址:中國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的楊春湖東側


  武漢火車站總投資超過140億元,將建設20條鐵軌線,11座站台,是正在建設的京港高速鐵路的重要站點。06年開建,09年底建成啟用。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唐朝詩人崔顥的詩,使“白雲黃鶴”成為人們對江城的印象。武漢站則充分體現了這種人文和地域文化特色。


 武漢站整體的“千年鶴歸”造型凸顯湖北特色,寓意充滿靈性的千年黃鶴,驚嘆家鄉變化翩然而歸。建築中部突出的60米高大屋頂,預示着武漢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關鍵地點。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徵著武漢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
  武青四幹道-武漢三環線-中北路延長線-站西大道、總用地面積達110公頃(計算至道路中線)的圍合區域都歸於武漢站站區設計範圍內。定位華中陸港,設東西2個廣場,東廣場設置公汽及長途車站,西廣場為景觀休閑區 。
  進站模式中西合璧
  我國現有火車站進站模式均為等候式。國外火車站則是通過式,即到即走。武漢火車站首創等候式和通過式相結合的流線模式,採取“高架候車,上進下出”的方式。旅客可選擇進候車室候車進站,也可直接由綠色通道進站。
   
  轉乘地鐵不用出站
  武漢站將形成鐵路與城市公交、地鐵的無縫連接,給乘客提供最大方便。
  武漢站是規劃中的城市軌道交通4號線、5號線的終點站,地下一層設站台層。乘客下火車后,不出站就可轉乘地鐵,並可通過沿線岳家嘴、徐家棚、洪山廣場、武昌火車站等換乘節點,實現與其他軌道交通線路的銜接。
  藉助陽光發電節能
  武漢火車站建築面積龐大,運營能源消耗巨大。該站屋頂局部採用太陽能光電板作為材料,白天可藉助充足的陽光發電,用於車站照明。
[編輯本段]武漢火車站地理位置
  武漢站選址花了一年時間,一度曾選址落步咀,因為落步咀的地勢比楊春湖高,可直接在上面做路基工程。但選址落步咀鐵路線須穿越東湖風景區,對東湖造成影響。
  而楊春湖地形低,必須作橋樑工程,工程投入比落步咀多了近10億元。但鐵路線從東湖景區邊緣夾境而過,切割景區面積最小(4.4平方公里),可最大程度保護景區;且線路順直,基本避開沿線建築物。
  經鐵道部和省市政府多次協商權衡,達成要最大限度保護東湖的共識。2004年8月,武漢站選址敲定楊春湖。目前,車站東側緊靠城市三環快速路,西距城市內環線徐東路7.5公里,距漢口循禮門17公里、距武昌洪山廣場12公里、距漢陽鍾家村22公里。
   
  武漢站定位華中陸港
  武漢火車站站區的規劃定位與目標是:以武漢火車站為主體,建設服務中部、面向全國、國內一流的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完善、充滿活力的華中陸港。同時,要將武漢站打造成綠水交融、特色鮮明的生態站區,成為代表武漢21世紀建設水準的精品工程和標誌武漢市邁向區域性中心城市繁榮與活力的新名片。
  武漢火車站建築總面積35.5萬平方米,其中站房建築面積10.7萬平方米,站前高架平檯面積1.2萬平方米,無站台柱雨篷面積13.4萬平方米。
  站房最高點距地面60米;站房總長550米、總寬325米,其中主體圍護部分長248米、寬199.6米。
  車站設客運專線、普速兩個車場,有高速客車到發線15條、站台8座,普速客車到發線5條、站台3座。
  車站遠期年旅客發送量達3100萬人,高峰小時旅客發送量為9300人、站房最高聚集6000人,定位於華中陸港。
  武漢火車站為高架車站,站房主體三層,一層為地面架空層,二層為站台層,三層為候車層。
  武漢站站房地面層,將充分利用站台高架的有利條件,將武青四幹道到沙湖大道的站線部分全部架空,增加地面的東西向道路。
  此外,利用站房一層交通集散大廳,沿地鐵站廳方向,將設置貫穿東西廣場的東西步行軸線,大大方便旅客的可達性。
  武漢站站房的地下空間,形成連通東西廣場的地下步行通道,並預留向西下穿站西大道,連接核心區的地下通道。
  在地鐵站線兩側平行布置地下商業空間,滿足旅客消費、購物需求。
  打造“一站兩場四區”
  以高速鐵路站線和垂直於站房的帶形廣場為縱、橫兩軸,武漢站站區空間結構與功能布局將形成“豐”字型的對稱布局結構。
  以此為支撐,打造“一站兩場四區”的站區功能體系,即以武漢站站房為中心,建設站區交通集散核心;東廣場以交通性廣場為主,西廣場以休閑景觀性廣場為主;在站區四角,布局形成4個輔助功能區,分別為公交樞紐管理區、長途客運管理區、辦公服務區和MICE綜合區。
  ● 東廣場
   “鶴尾”設置公汽及長途車站
  為了合理組織交通集散,東廣場主要布置公共汽車站、長途汽車站等城市交通設施,並以中部的矩形廣場作為與西廣場的聯繫紐帶,並在矩形廣場上布置三角形售票用房,以此強化“鶴尾”的意象。
  此外,臨近武青四幹道和沙湖大道將分別布局配套建築,形成站區後院式圍合空間。結合停車區域,強化防護林的景觀化建設,形成矩陣式生態林區。
  ● 西廣場
   “鶴頭”為景觀休閑區
  西廣場取消了原設計中沒有明確功能要求的坡地廣場,改為以景觀水體為紐帶,布置各類休閑綠化設施,加強植被綠化,並建設站前小森林。
  在中部軸線上,將硬質鋪地布置為弧形對稱式樣,在平面上和空間上與武漢站“千年鶴歸”立意相互呼應(延伸站房“鶴頭”意象)。
  此外,將連接東湖與楊春湖的景觀水體規劃為一條弧形水帶,滿足水生態廊道的功能需要。
  ● 停車場
  可容納1536輛車輛停泊
  預計武漢火車站站區需配套建設535個社會停車位、186個出租車停車位,需安排15條公交線路。因此,站區將配套建設長途客運站、公交、社會停車場、出租車停車場等交通設施,形成交通換乘綜合體。
  其中,長途客運站設於東廣場南側,公交樞紐站設於東廣場北側。社會停車場布局於車站架空層南側,佔地2.7公頃,泊位576個(另預留500個);出租車停車場布局於車站架空層北側,佔地1.7公頃,泊位260個(另預留200個)。最多可容納1536輛車輛同時停泊。
  ● 路網
   “三橫四縱”結構將建三座立交
  整個站區的路網結構為方格網型,總體由“三橫四縱”組成路網主骨架,“三橫”為友誼大道、武青四幹道、中北路延長線,“四縱”為工業大道、工業二路、建設十路及三環線。
  對外交通主要依賴三環線、漢鄂高速等快速道路溝通外環及周邊城市地區,對內主要利用中北路延長線、友誼大道及建設十路組織交通。
  在三環線的友誼大道、中北路延長線兩路口,規劃建設兩座互通式立交,在建設十路與中北路延長線相交路口規劃建設立交。
  ◎站區交通組織
  車輛各行其道客流到達機動化
  整個站區的車流交通組織規劃中,長距離交通主要經三環線由東廣場進出車站、城區交通主要經西廣場及周邊道路進出車站。
  公交車主要經車站北側的友誼大道、武青四幹道及西側建設十路進出東廣場北側的公交樞紐站,長途客車主要經車站東側的三環線及白馬立交進出東廣場南側的長途客運站;城區送客社會車輛及出租車主要經車站北側的友誼大道、武青四幹道及西側建設十路等城市幹道組織進出站區,經車站西側的高架車行平台下客后離站,或直接進入車站架空層下方的停車場候客;
  周邊城市地區客流及東湖高新等遠距離社會車輛,經城市三環線及白馬立交組織進出站區,在車站東側高架車行平台上下客后離站,或經站區道路組織進入車站架空層下的停車場。
  整個站區的人流交通組織規劃中,站區客流主要以機動化的方式到達車站,設計以“全天候、零換乘、人性化、強導向”為原則。車站內部客流組織流線為“上進下出”為主、“下進下出”為輔的交通組織方式。
  軌道、長途及公交進站客流,經車站架空層及車站東西兩側的自動扶梯進站,乘社會車及出租車的進站客流可直接經由車站東西兩側的車行高架平台進入二層貴賓候車室或三層候車室候車;出站客流在地面出站大廳出站后經地面步行進入軌道站廳或至東廣場的公交樞紐站、長途客運站換乘其他交通離站。
  武漢火車站彰顯四大理念
  根據武漢站設計方案,站區規劃範圍將重點考慮用地功能設置、景觀協調、交通組織、水系貫通等相關因素進行確定。
  比如站西大道的具體位置,既要滿足站西大道道路行人能看到60米高、550米寬的站房全景的標準,又要達到在站房18米站廳層能觀賞東湖和楊春湖的視線要求,最終確定了站西大道距西側緣在180米為宜。

地圖

盼趣®旅行 PandaTrips®

盼趣旅行是專注於中國入境遊的線上旅行服務平臺,擁有先進的火車票線上搜尋和預訂服務,全方位保障您的旅行.

©Copyright 2017-2025 PandaTrips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條款細則
  • 隱私政策

網站

  • 高鐵預訂
  • 高鐵時刻表
  • 火車攻略
  • 站點地圖

關注我們

  • Facebook
  • Line
  • WhatsApp
  •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