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忘記密碼

or

註冊

已有盼趣帳戶?
  • 首頁
  • 火車票
  • 火車攻略
  • TWD
  • 繁體中文(台灣)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台灣)
    • 繁體中文(香港)
  • 登錄/註冊
  1. 首页
  2. 火車
  3. 火車站
  4. 塘沽站
搜索高铁/火车

塘沽站

TangGu Railway Station - 查看地圖

  • 照片
  • 介紹
  • 地圖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Images
介紹


 站址在天津市塘沽區車站北路,郵政編碼300451。原名新河站,建於1888年。離北京站177公里,離哈爾濱站1235公里,隸屬北京鐵路局天津車務段管轄。現為一等站。客運: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貨運:辦理整車、零擔、集裝箱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危險貨物發到。

  塘沽火車站的歷史

  塘沽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年前,1888年,塘沽站正式投入運營。歷史上,塘沽站由今天的塘沽站、塘沽南站和新港站(三百噸站)構成。1888年,李鴻章完成了由蘆台經北塘站徑直伸展到大沽海口北岸的築路計劃,而塘沽至天津的鋪軌工程則是由我國鐵路工程師詹天佑親自指揮的。當時的塘沽站、塘沽南站均是只有兩股道的小站,塘沽南站還沒有修建正式的站台,只是在現候車室的位置蓋了幾間平房作為站舍。

  20年後,塘沽南站新建了候車室,並修建了上下行站台各一座,均以沙土鋪墊而成,到了二十世紀30年代,塘沽南站建起了一個天橋,並在下行站台建了一個風雨棚,供旅客們休息用。隨後,塘沽站的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完善,增建了多條線路,並在塘沽區內建起了多個堆場和中轉倉庫。

  1975年,塘沽站電氣集中設備開通施工,從6月2日開始到6月3日完成,僅用了48小時,便完成了整個轉換工程,消除了人工扳道,打開了塘沽站運用電器設備的新紀元。時至近日,塘沽站的新一輪大型改造已經開始,不久的將來,一個嶄新的塘沽站將會呈現在我們面前。

  影響着塘沽的歷史

  自古以來,塘沽便是溝通海上交通的海防軍事要地,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以後,便在海河塘沽段的南北兩岸宿重兵,置炮台,把塘沽作為海防重地和海上交通集散地。幾百年後的清朝也在塘沽屯兵設防,並為了運輸煤炭等重要物資修建起塘沽站,鋪設了鐵軌。

  如果說塘沽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塘沽站的重要性,那麼塘沽站的發展也深深地影響了塘沽。提起老彎道,所有的塘沽人都知道,而老彎道的由來便和塘沽站息息相關。之前,唐津鐵路在塘沽的線路呈“人”字形,列車無論開往哪個方向都得進行轉頭后換向行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今新港路和朝陽街附近鋪設了一個燈泡型的線路,火車在這裡繞一下就不用再換車頭,而這個火車轉彎的地方便被人們稱為老彎道,並一直延續至今。

  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現在的塘沽站,在上世紀30年代還叫新河站,主要以煤油、鹽以及附近工廠所需的材料運輸為主,來往的旅客,大多數是向外謀生的附近居民。另外一部分旅客,則是美孚及大華兩個火油公司的工作人員。雖然來往車次在塘沽站停留的時間極短,列車剛剛停穩,站務員就開始組織發車,但小販們還是早早地就進入站中,在站台上向過往的旅客叫賣螃蟹和對蝦,一時間,站台上,叫賣聲和站務員的報站喊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熱鬧的生活場景畫。短短几分鐘后,列車便離開車站,站台上只留下海腥味和一片寂靜。

  相對於塘沽站旅客的隨機,三百噸站的客源就顯得固定多了,為了方便天津港務局和新港船廠職工上下班,天津站到塘沽站的市郊客車線路延長到了新港三百噸,並在三角線形成了市郊客車在港內的乘降點,航務一處的一間小平房就是售票處。每天,一到上下班的時間,這些“通勤”的旅客便集中在了乘降點,三角線的彎道上黑壓壓地站滿了人,等火車一到,大家便爭先而上,因為等車的都是一個單位的職工,所以在等車的時候,大家都會圍成小圈子,聊會兒天,在那個信息還很不發達的年代,三百噸站就像是一個小小的“信息中轉站”,是人們進行社交活動的重要場所。1984年,三百噸車場旁建起了旅客站台和小型的候車室,三百噸成為一個正式的“客站”。

  轉運貨物從小火輪開始

  塘沽南站建站之初只是海河口的一個小河港,有專用線直達海河邊,在海河淤塞輪船不能到達天津港時,旅客和貨物都在這裡上岸,轉由鐵路運輸,所以,塘沽南站附近設有很多碼頭,卻沒有貨物站台和倉庫,大部分貨物都在各專用線辦理。在塘沽南站外不遠處便是海河岸邊,鐵路部門建了6座碼頭,專門用於停泊較小噸位的小火輪,塘沽產的鹽、鹼、鮮魚蝦等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而從開灤礦以及平漢、平綏等地運來的煤、水泥等物品則從這裡裝船運往華中、華南各地。

  塘沽是貨物海運和陸運的中轉站,塘沽站的發展和港口裝卸作業組織密切相關,1961年2月,港口開始有進口糧食任務,從此以後,散裝糧食運輸成為塘沽站疏港工作的重點。起初,糧食的裝運都是用敞車加蓋篷布的辦法,隨着進口糧食的增多,北京鐵路局批准塘沽站使用專業篷布。從1978年開始,塘沽站有了糧食專用車,到1990年,塘沽站已經擁有糧食專用車640輛。
  除了糧食運輸外,塘沽站還承擔著很多重要物質的運輸,煤、礦石、化肥……貨物的運輸量逐年增加,1957年,塘沽站的日均裝車數量60車,卸車數為126車,而到了2002年,日均裝卸量卻已經達到了2123.4車,不僅運量逐年遞增,運輸的物品品種也越來越繁多,塘沽站所使用的車種也越來越齊全。同時,隨着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港口的樞紐功能將會得到進一步發展,貨物吞吐量也將進一步增加,塘沽站也將隨之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塘沽火車站的變化
  
  京津城際列車停靠1站台
  京津城際列車開行至濱海新區工程由線路改造、電氣化改造、站房改造、站台改造、雨棚改造等組成。改造后的塘沽火車站共有3座站台,全部為高架站台。其中,1站台為京津城際列車專用,2、3站台停靠其它客貨列車。改造后的塘沽火車站客貨車到發線將由2條增加到5條,完全能夠滿足濱海新區發展的需求。

  塘沽火車站南站房改造現己基本完工,在原售票廳東側新建的貴賓樓和巡守房正在實施內部裝修。而為方便旅客從鐵路兩側進出站而特別修建的、長約50米的東進西出通道,也已完工。

  通過南站房候車大廳,進入1站台,無站台柱雨棚工程已經完成吊頂和站台地面的鋪設。乳白色雨棚沿着鐵軌方向延伸出去,時尚元素與現代氣息彰顯到極致。據中鐵六局施工人員介紹,京津城際列車進入濱海的專用鐵道、站台均已完工,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進行信號和燈光調試。

  “目前,京津城際列車已進行了多次試跑。從北京南站至塘沽站,耗時不足一小時。”塘沽火車站有關人員透露。
  北站房主體封頂,站台高不邁梯

  從中鐵六局塘沽火車站改建工程項目部獲悉,塘沽火車站改造重點工程之一的北站房主體工程已實現封頂,正在進行二次結構施工。北站房建築面積2485平方米,層高為14.35米,包括售票大廳、進站大廳以及出站廳。建築設計呈長方形,中間北立面為弧形,外牆面顏色為米黃色。新建的北站台,比一般的站台要高出一大截,與列車下車門底部持平,顧客上下車不必再邁車梯了,既安全又便捷。此外,為溝通南北站房,將增修兩條地下通道。旅客可以從南、北站房分別進出候車大廳。

  北站房投入使用之後,將大大增加塘沽火車站的承載能力,緩解因京津城際開通、旅客人數增加而造成的購票、候車壓力。

地圖

盼趣®旅行 PandaTrips®

盼趣旅行是專注於中國入境遊的線上旅行服務平臺,擁有先進的火車票線上搜尋和預訂服務,全方位保障您的旅行.

©Copyright 2017-2025 PandaTrips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條款細則
  • 隱私政策

網站

  • 高鐵預訂
  • 高鐵時刻表
  • 火車攻略
  • 站點地圖

關注我們

  • Facebook
  • Line
  • WhatsApp
  • Email